云南垂直气候带中的森林茶园(上)

云南垂直气候带中的森林茶园(上)

6阅读 2022-12-24 01:38 产地

说到云南茶,森林是一绕不开的话题。特别是广受茶友们喜爱的古树茶,它的独特魅力也正是来源于其不可复制的原生态的森林生态环境。

那么森林到底如何孕育出茶呢?这次我们从人文地理的角度出发,逐一展现和分析不同的森林生态系统中,茶树呈现出的不同样貌。从南至北,循着茶的足迹,开启一场森林之旅。

大叶种茶树,人们以此命名我和我的家族,对于我们来说,时间似乎走得很慢,因为生命的旅程可以很长,长到可以把我们家族的故事、这片土地的故事、以及离得很远却与我们水土相连的山川河流的故事长久地在大地上传述,或把这些远去的岁月,刻进我们的枝干和叶脉里。

我庞大的大叶种茶树家族,就在这片乐土上或分散或聚集地长久生活着。我们的家族成员主要分布在北纬25°、哀牢山以西、怒江以东、澜沧江中下游的两岸地带。滇西方向,从横断山脉余脉,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的南端处始,我们大叶种茶树家族中的一大部分在保山、大理和德宏聚居生长。再向南,进入了亚热带的森林,北回归线横穿而过,这里更加温暖,山川之上与江河之滨也都能让我们的家族成员世代悠居,由西到东在包括临沧、普洱、西双版纳勐海等跨度极大的范围之中,处处可见我们大叶种茶树的身影。更加温暖的地方,要数更南边位于西双版纳境内的热带雨林北部边缘地带,人们总挂在嘴边的古六大茶山就在那里,也是我们家族引以为傲的居住地。其他的小家族群落,也在文山、红河等地生活着。

茶 热带雨林的宝藏

有无数的人在寻找、追问、溯源一杯好茶,来到云南,来到西双版纳,来到古六大茶山,一直走到一片热带雨林的边缘,找到茶树生长环境的一种独特性。

茶树在热带雨林的边缘生长繁衍,是茶与人在漫长岁月中默契的温柔试探,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带给全人类的一份独特厚礼。

热带雨林是残酷与美好共同存在的自然世界,不同种类动植物的生命在这里狂舞,它们有的相互竞争,有的互惠互利,热量和水份以强大的动力催动着热带雨林这个极其复杂的庞大系统高速运转着。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亦或是微生物,都在不间断地迎接新生与死亡。

人类与雨林的关系往往是从利用其中的动植物资源开始的,就好像非洲的热带雨林里生长着20种咖啡属的植物一样,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边缘有一种被叫做“茶”的植物早已走进了人类的视野。

打开易武州级自然保护区的地图就会发现,古六大茶山片区正位于其北略偏西的方向,在那里无数的村寨曾经因为优质的普洱茶而蜚声海内,兴旺繁盛数百年,如今也仍然是普洱茶最为重要、最有价值的产区之一。

目光缓缓往南走,我们目前所耳熟能详的一串茶界明珠就正好镶嵌在保护区的西侧边缘上,从北往南,丁家寨、大漆树、麻黑、落水洞……,这些赫赫有名的产茶名寨和它们的茶园就是这样贴靠在山地雨林的边缘,甚至与山地雨林的边缘相互交融在一起。比如说有名的易武薄荷塘,就直接位于保护区的缓冲区地带,为落实生态保护,目前已经不能随意进出。更往南边的中山寨,与前面提到的一些村寨颇为类似,它的东侧属于易武州级自然保护区,茶树就生长在其中,被习惯性称为“国有林”。

“铜箐河”成为出名较晚的茶界明星。铜箐河是围绕在中山寨周边的三条河中的一条,被人们拿来指代出产在这片雨林的茶叶。但是想要找到生长在原始森林中的古茶树,是非常困难的事。所以,我们找到了数年前亲历者的记录,来看看古树茶的一种特殊形态——高杆古树。

茶人王淼这样记录她所经历的铜箐河之旅:“但是进铜箐河的路,则更加的艰难和遥远,因为那就根本就不能称之为“路”——我们要沿着长满青苔、湿滑冰冷的河道逆流而上;山林间低矮的灌木、杂乱的野草挡住前进的方向;一半水路一半旱路,脚刚走热了就进河水里凉快、河里刚适应又要出来裹着湿乎乎的鞋爬山,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感觉真是让人吃不消。我觉得进铜箐河的路已不能说去采茶那么简单了,而更像是一次丛林探险。进山之前内心就对传说中有10多米高的古茶树充满了期待,进山的路途中又被原始的森林和清丽自然的美景所迷住,一路走来满眼都是新奇,一切都是未知,带着这种探秘一般的心情进山,并没有被身体上的劳累困惑,而山中的春意盎然、鸟语花香也让我们忘记了疲倦。大概走了2个多小时终于看到了铜箐河瀑布,瀑布大概有3米的落差,虽然不高,但是在寂静幽暗的山中却宛如一条玉带,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的耀眼,这个瀑布算是铜箐河的一个地标了。”

据这位亲历者的讲述,看到铜箐河瀑布之后,向导说还要走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采茶人休息的工棚,从工棚再出发还需要继续涉水、爬陡坡近一个小时,才能真正近距离感受高杆古树的震撼。自称“阅古树茶无数”的亲历者是位资深茶人,她这样形容:“高且笔直的树干似旗杆一般从陡峭坡地上拔地而起、高耸入云中,整个树干部分很光滑且没有任何分叉,直到树的顶端才看到像伞状分散生长的枝叶。”根据他们的现场估算,树高至少在15米左右。

哪怕只是读一读亲历者的记录,确实会让人非常震撼,特别是当我们已经习惯于茶树作为灌木形态或者作为小乔木形态出现的时候,一株十多米高的茶树陡然出现在森林之中,让人不由得浮想联翩。

在此,我们是否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铜箐河所发现的这些高杆古树才是茶树真正在原始雨林中生长时的状态呢?雨林中虽然物种极为丰富,但是其相互之间的竞争关系也非常激烈。其中对于植物来说必不可少的阳光就是稀缺资源,为了争取更多的阳光,植物们从发芽就开始疯狂地长高,尽力长到更高,就可以赢得更多光照。生长在其中的茶树也不得不加入这种激烈竞争,所以,尽其所能地往高处生长,不浪费能量在低矮处形成枝丫,形成了这种十多米高光秃秃的树干,直到十多米后才在顶端才长出伞形的枝杈以获取阳光。

如果不是极为特殊的地理构造,在西双版纳理论上根本不会出现雨林景观。也正因为如此,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其实更为脆弱。曾经居住在热带雨林周边的少数民族先民们主要的生产方式被称为“刀耕火种”,在少数民族人口稀少,经济发展落后的时代,这样的生活方式其实对雨林的损害不大。因为他们不过是给雨林开了一个林窗,当人们迁徙而去,通过一段时间雨林的植被会自行恢复。但是,当村寨的规模持续扩大、人口增加、反复砍伐烧毁林木以及人们开始追求经济发展的时候,原始雨林会向东南方向退缩或者成为相互独立的小片“绿洲”,不少海拔较低、坡度较平缓的地区成为半人工半原始的森林,甚至直接成为经济作物林。虽然,此时的森林在普通人看来还比较繁茂,但是总体而言,生物多样性已经大幅减少,失去了真正的原始热带雨林生物基因库的价值。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易武自然保护区的规划中,不仅要保护雨林的原始状态,其中生长的野生古茶树资源也是重要的保护对象。

当然,除了热带雨林,云南还有面积广阔的亚热带森林和全球独一无二的横断山脉地区,这些地方茶树依旧在其中自由自在地生长着。明天,我们将走进它们,敬请期待。

本文节选自

《我们生长在云南》

作者丨王娅然

《在热带雨林边缘,我们找到了茶》

作者丨李杉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聚焦茶非遗!访古寻踪,赴一场径山茶宴

下一页:“蒙顶甘露杯”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